父母的另外3个方法,可帮助孩子不尿床
尿床的情况多发生在夜间睡觉或玩得高兴时,如果父母足够细心,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, 是可以避免的。
1.睡前预防
如果孩子平时尿次比较频繁,不能坚持睡一整晚,就要做一些预防工作,这样才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。
现代医学证明,健康人之所以在长时间睡眠情况下不会尿床,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在睡眠时会产生大量的血管升压素,对泌尿器官制造尿液的多少起控制、调节作用。所以,晚上尽量不要叫醒孩子,否则会打乱睡眠规律,导致熟睡时才分泌的具有调节、控制尿液的血管升压素分泌紊乱,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分泌增多,使孩子到了5周岁以后,还会尿床。
睡前不要让孩子喝太多水,也不要吃太多水果;
睡前1小时较好不要喝水、吃水果;
有睡前喝奶习惯的孩子,也应尽量改变;
睡觉前,督促孩子小便,不要憋尿睡觉;
晚餐吃得清淡点儿,不要咸了,以免孩子口渴起夜喝水。
如果赶上哪一天孩子出去玩累了,或者吃了较多的水果、喝了过量的水,父母可以给孩子带上纸尿裤,这样就会减少尿床行为对孩子的影响。
2.不要施加压力
有些事情,越是当一回事,越容易出问题。孩子尿床后,父母越是斥责、教训孩子,越是对别人抱怨,孩子越是有压力,越容易尿床。
父母也不要因为孩子夜间撒尿,导致自己休息不好就批评孩子。这样会让孩子有一种负罪感。执拗的孩子还会强憋尿,对膀胱造成压力不说,睡熟了还会尿床。
有的父母习惯睡前吓唬孩子:"晚上敢尿床,我就把你扔出去!" 其实,这么做会让孩子精神紧张,反倒容易尿床。
父母如果表现出在夜间非常乐意起来带孩子小便的样子,孩子就仿佛受到了鼓励,积极地在夜间起来小便。如果父母能够就此夸奖几句,孩子就会更积极地配合父母起来小便。
3.从小培养好习惯
日常生活中,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。孩子能否自主大小便,与父母的养育方式、日常训练有关。从小没有把过尿,一直带着纸尿裤的孩子,到了1周岁以后,有便意的时候,他会向父母寻求帮助,这个时候,父母可以把孩子带到马桶上,然后扶住孩子,让他大小便。
白天要定时、定点提醒孩子排尿,遇到活动、出行、睡觉前也要提示孩子先排尿,以便到时排便不方便造成憋尿。